杨经绥,岩石大地构造学家。1950年6月出生,浙江杭州人,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。197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,1992年在加拿大达霍西(Dalhousie)大学获博士学位。2011年被选为美国地质学会会士和美国矿物学会会士,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,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,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李四地质科学奖等。发表论文600余篇,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(Elsevier)国际高引用率作者,培养出博士和硕士40余人。
主要在青藏高原特提斯构造演化、超高压变质带、深地幔矿物和地幔作用等方面做出创新性成果和系统贡献。从传统认为高温低压的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中,发现大量金刚石等深地幔矿物组合,包括铬铁矿中的原位金刚石,铬铁矿中呈斯石英假象的柯石英,以及纳米级新矿物-青松矿等超高压矿物,证明蛇绿岩中的金刚石不同于金伯利岩型和超高压变质型金刚石,命名为“蛇绿岩型金刚石”;在全球多个板块缝合带的蛇绿岩中发现金刚石等深部矿物,建立俯冲物质深地幔循环和铬铁矿深部成因模式,开启了研究深地幔物质的一个重要新窗口;建立和厘定了中国西部柴北缘和东秦岭两条超高压变质带,提出沿中国大陆中部存在两期超高压变质事件的重要认识;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中新发现松多二叠纪高压/超高压榴辉岩带,重塑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的古特提斯构造体系,为青藏高原特提斯板块体系的再造做出贡献。